栽培模式、施氮和冬小麦品种对边际效应的影响
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南部岐山县进行,试验设2种栽培模式(三密一稀栽培和集雨面栽培)、2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120kg)和2个冬小麦品种(小偃22和小偃503),采用完全方案,通过研究冬小麦边行和内行的产量、产量构成及收获指数,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和冬小麦品种对边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行效应显著影响着冬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而影响着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这种边行效应又因栽培模式、施氮和冬小麦品种的不同而异.栽培模式×边行、冬小麦品种×边行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籽粒产量(P<0.05),其中以集雨面栽培下小偃22边行的籽粒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三密一稀栽培模式下穗粒数的增加是边行增产的主要原因,集雨面栽培模式下千粒重的增加是边行增产的主要原因.集雨面栽培较三密一稀栽培更利于边行优势的发挥.
栽培模式 冬小麦品种 边行效应 施氮水平
沈新磊 李世清 王全九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
国内会议
新疆石河子
中文
304-310
2008-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