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预报与发布在防灾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因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全民减灾防灾意识空前高涨,气象预报作为为减灾防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防灾减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气象预报领域里仍有众多的未知因素,理论和经验均不足以解决天气预报的所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为进行分析: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今天的气象预报能力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时大气运动也变化不断,未知领域广阔无垠,因此不可测事件难以避免,勉为其难势必失却客观.以科学的态度制作和发布预报,以科学的态度进行防灾,才能真正做到防灾减灾.预报准确度的缺陷由科学发展的进程所决定,预报员无须在公众因预报失误而谴责的声音中过于自责,自责只能迷失方向.只要真实地把科学分析的结论赋予公众就是最科学最正确的态度.同时本文结合2008年2月南方50年一遇的低温阴冷天气,分析认为:每一次的极端灾害天气总是伴随着异常大气环流的出现.极端天气大多几十五年甚至再年一遇,气象预报员在有限的工作年限中见所未见,经验束缚了预报思维.本文认为,预报员在预报工作中应突破经验束缚,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只要是经过计算和认真分析而得出的,就可以大胆定论.预报员在预报工作中既要有历史气候背景做基础依据,同时也要有不断变化的思路看待大气的运动变化.
灾害性天气 天气预报 客观真实性 权威性 防灾减灾
邹秉和 黄晓梅 吴伟清
湛江气象局,湛江,524001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892-894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