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中村”到“社区公寓”——甲子村复建房引发的思考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怪胎”之一,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本文以广州珠江新城 H3-1 号地块的“城中村”改造为例,探讨了大城市“城中村”的就地改造问题。甲子村复建房项目地理位置很优越,却有别于珠江新城里的其他房地产开发工程,规划设计要面对的是土地被国家征用的村民。这个项目在广州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划设计针对该项目两大前提条件,协调两者关系,抓住关键,解决问题,突出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七大特色:(1)“粗粮细作”,经济适用;(2)强调“均好性”,体现公平;(3)景观共享,实现整体效益;(4)弹性设计,灵活使用;(5)以商养村,持续发展;(6)配套齐全,融入城市社会;(7)加强沟通,公众参与。昔日的“城中村”被改造成为“社区公寓”,建成功能布局合理、各类人群和谐共处的文明社区。
城中村 社区公寓 城市改造 功能布局
赵晓铭 赵向东 李敏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 广州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