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政策
本文认为,面对我国大中城市加快城市化和棚户区(城中村、贫民窟)改造的现实情况,确保城市的和谐建设、和谐发展势在必行。以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为例,面对棚户区改造带来的大量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从棚户区改造对象、棚户区土地管理政策、原住民安置方式、重大工程配套商品住宅措施、城市规划管理办法、鼓励回迁政策、公众参与进程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其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这一影响过程提出棚户区改造中的若干问题思考。在改造建设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理论指导,从解决低收入者问题、建立宽容的城市制度、运用市场运作三方面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棚户区改造规划,希望能对我国大中城市旧城改造起到借鉴意义。
和谐社会 棚户区 旧城改造 改造规划
郭鹏 吴莲芳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