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世界各国都相当常见。IBS在欧美国家患病率约为10%,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为5.7%。IBS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花费了不少有限的医疗资源。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地治疗IBS。因此,应依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类型及发作频率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治疗IBS的药物包括解痉剂、导泻药、止泻剂、肠道动力感觉调节剂、微生态制剂和抗抑郁药。 本文就这几种药物进行了介绍:解痉剂(解痉剂主要分为三类:①抗胆碱能药物;②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③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曲美布汀。此类药物一方面可以松弛消化道平滑肌而改善患者肠道动力紊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结肠对进食和应激的反应。)导泻药(临床上常用的导泻药分为:①膨胀性泻剂如车前子类、甲基纤维素等;②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③刺激性泻剂如蓖麻油、番泻叶等;④润滑性泻剂如开塞露、石蜡油等。此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增加肠腔内容物的水分和容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次数,缓解IHS症状。)止泻剂:临床上常用的止泻剂包括:①阿片受体激动类止泻剂如洛哌丁胺、苯乙哌啶等;②吸附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目前洛哌丁胺是唯一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以治疗腹泻型IBS的药物。该药可以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治疗IBS相关性腹泻,但对IBS总体症状和腹痛或腹部不适无明显作用。目前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评价吸附剂对IBS的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 肠功能调节 消化系药物 循证医学
陈旻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29-332
2008-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