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饮食文化变迁与消化疾病演变趋向

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人的求饮、求食遵循着一定的生物学规律。人类进化的动力是食物,而食物和进食方式的改变,又直接影响人类的进化和健康。人类发现了火,火是饮食烹饪之根本,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人开始自觉用火,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火,对于提高食物的美味和延长人类的生命来说,是一次革命。社会发展至今,饮食习惯及烹饪方法已发生诸多的变迁。在当今的生活中,人类主要的死亡病因,已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疾病,即所谓的“文明病”。导致“文明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错误的饮食习惯形成的营养不良。现代营养学认为,“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营养不足及营养不均衡,从而导致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或失调,进而导致疾病发生。 本文对我国饮食结构变迁、生活方式改变对消化疾病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过量吸烟、饮酒行为导致了食道癌、胰腺癌、饮酒相关性肝脏病等发病率增加;饮食习惯不良,也是胃癌、结肠癌、胃食管反流病等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就餐行为不良,引发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石症以及便秘等发病率增加;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成为突出问题,40%的居民不吃杂粮,猪肉食用比例过高。

消化病学 饮食结构 饮食卫生 合理营养

白文元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161-166

2008-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