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l、p-ERK)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l区ERKl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变化。 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l区ERKl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血管性痴呆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免疫组化 发病机制 免疫组化法 动物模型
吕佩源 胡亚卓 李玲 董艳红 何春年 翟金萍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理科 050051
国内会议
安徽池州
中文
50-52
2008-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