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
研究目的:借助流行病学调查与数理统计,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研究地点:上海中医药人学附属曙光医院。 方法:设计制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现场采集8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口学资料,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以Epi Date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因了分析与变量聚类新的组合方式,得出患者群体的证型分类,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函数原理,构造患者个体证型判定数学模型,得出证型分布规律。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症状体征变量,并预测证型分类准确率,以对应分析得…证型与舌脉象的对应关系,归纳出证型诊断条目。 结果和结论: 1.证型分布:871例患者中无证型190例(21.8%),指由于患者症候信息量少而无法判断为某证型;单纯证型380例(43.6%),指可以将患者判断为某一单纯证型,其中肝肾阴虚型126例(14.5%),肝胆湿热型126例(14.5%),肝郁脾虚型128例(14.7%);复合证型301例(34.6%),指患者具有一个以上的上述单纯证型,其中肝肾阴虚合肝郁脾虚型88例(10.1%)、肝胆湿热合肝郁脾虚型80例(9.2%)、肝肾阴虚合肝胆湿热型74例(8.5%)、肝肾阴虚、肝胆湿热合肝郁脾虚犁59例(6.8%)。与既往慢性乙型肝炎证型标准或意见共识部分切合,能够反映出本病无证、单证、复合证并存的临床实际。 2.经logistic同归分析,原聚类所得大部分症状体征变量均保留,且对各证型预测的准确率均接近90%。从一定程度上验证因子分析与变量聚类联合应用所得基础证型分类及患者个体证型判定基本准确。 3.多重对应分析显示肝肾阴虚型与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关;肝胆湿热型与苔黄腻,脉滑有关;肝郁脾虚型与苔薄白,脉弦细有关,符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 4.证型分布规律与证型诊断条目与临床诊疗实际比较符合,研究方法具一定可行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流行病学 数理统计
蒋健 朱蕾蕾 孟虹 高月求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统计教研室,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年会暨第二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340-345
2008-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