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浓度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了CochraneLibrary、 Medline、EMBASE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了《中华预防医学杂志》、《预防医学情报杂志》、《中国地方病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地方病防治杂志》、《地方病通报》、《现代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用医学杂志》9种杂志。纳入标准设立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干预措施采用不同浓度碘盐对人群实施干预。观察对象为居住在碘缺乏病区的人群,以人群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和补碘所致副作用为结果测量指标。由于纳入的有效文献太少,干预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且各个研究所使用的效应指标不同,故本系统评价没有进行预先设计的Meta分析,只做了定性评价。 结果:由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极少,故也将检索到的关于2000年国家调整碘盐浓度前后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的文章纳入。经过筛选和严格评价,其纳入9个研究。其中有2个是采用不同加碘浓度的碘盐进行的社区十预试验,另外7个均为现况调查,主要是针对2000年我国调整碘盐浓度后人群的碘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纳入2个社区干预试验都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干预组,设置不同浓度的碘盐进行干预。 由于样本量不等,干预时间长短也不一致,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纳入的7篇横断面调查虽然调查对象不同,调查的时间不一致,且样奉量参差不齐,但都得出同的结果,即国家下调碘盐浓度后,尿碘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并逐渐达到推荐的最佳水平,人群甲状腺肿大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调整后甲肿率明显卜降。总的趋势足适当的降低碘盐浓度不仅能达到防治碘缺乏病的目的,而且能使由于碘摄入过量导致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碘资源。 结论:碘缺乏病可以通过补允碘而得到预防,其中碘盐被认为是最好的补碘方法。然而不同加碘浓度的碘盐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目前尚需要开展高质量、人样本的社区干预试验,以深入探讨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

碘缺乏病 系统评价 碘盐 加碘浓度

余雅 李革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重庆400016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年会暨第二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306-314

2008-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