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1期),OVID数据库(1966-2007.1),EMBASE数据库(1980-2007.1), MEDIANE数据库(1966-2007.1),CNKI数据库(包括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7.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7.1),维普数据库(1989-2007.1)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检索了2000年-2007年的《中华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 《新生儿科杂志》, 《小儿急救医学》等,收集以纳洛酮为干预措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终点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纳入研究全为阳性结果时,采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 结果:共纳入了15个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HIE患者1024例。方法学质量评价为C级。Meta分析结果最示,纳洛酮组比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系统评价 纳洛酮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治疗
吴青 陈昌辉
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年会暨第二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21-231
2008-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