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xL/BaX表达变化在大黄素影响SIRS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一种全身性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细胞、组织、脏器损害的病理基础。中性粒细胞(PMN)是炎症过程中重要的效应细胞,是宿主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EMD对SIRS患者PMN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集SIR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从中提取PMN并进行体外培养,共分为三个实验组:正常组、SIRS组、EMD干预SIRS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组中PMN线粒体上的凋亡基因Bax/Bcl-xL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 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SIRS患者PMN的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无明显差异(62.5%vs80.0%,P>0.05);然而,抑凋亡基因Bcl-xL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87.5%vs20.0%,P<0.05);在SIRS患者中,EMD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MN的Bax表达无明显差异(87.5%vs62.5%,P>0.05);而两组之间Bcl-xL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25.0%vs87.5%,P<0.05)。 结论:SIRS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比健康志愿者明显延迟。大黄索可以使SIRS时增高的凋亡调控基因Bcl-xL/Bax的比例下调,提示细胞凋亡的Caspase-9途径或者说线粒体途径在大黄素的促PMN凋亡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细胞病理学 细胞凋亡
邓秋明 尚东 万献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心ICU 11601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78-281
2008-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