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带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监测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镇静躁动评分(SAS)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术后带气管导管入SICU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110例,BIS观察时间12~48小时,入室后即常规行静脉持续吗啡镇痛治疗;视患者镇静或烦躁情况考虑是否使用或加用镇静剂(咪达唑仑/丙泊酚)行镇静治疗,将镇静目标控制在SAS 2~4分,镇痛目标维持在Prince-Henry镇痛评分1~2分。期间连续监测并记录呼吸机参数、脉搏、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BIS值。从入室当时开始及以后一小时内每隔15min由专人分别行SAS评估和同时记录BIS值,入室一小时后每隔1h行SAS评分并记录BIS值,用统计学方法比较SAS分级对应的BIS值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分析BIS与SAS镇静分级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SAS不同分级组间BIS值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S分级评分对应的BIS值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Υ=0.68,P<0.001)。 结论:BIS监测与SAS分级在评价S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程度时存在良好相关性,能客观地监测S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状态,减少主观评分对患者休息的干扰并指导镇静治疗。

急救医学 重症监护 机械通气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李晖 黄青青 苏美仙 万晓红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SICU 650101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重症医学研讨会

杭州

中文

271-274

2008-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