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中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胜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Ie histIdine traid,FHIT)基因中两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分析以及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蛋白缺失表达的检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阻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向官颈癌的恶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为探询官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宫颈癌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1. 标本收集:收集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宫颈病变门诊活检或病房手术的CINⅠ组织42例、CINⅡ~CINⅢ组织24例、宫颈癌组织56例(均为官颈鳞癌)。每例患者手术或活检时留取小部分病变宫颈组织,同时取病变周围的正常宫颈组织作自身对照,如无条件获取正常组织,则抽取患者静脉血3ml,作自身对照。将病变组织一分为二,一部分同其正常组织配对放入冻存管中,速冻于液氮中,然后贮存于-80℃冰箱备用,另一部分病变组织投入4%多聚甲醛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术后经病理证实。 2. MSI的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技术检测FHIT基因中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0和D3S1234的MSI。检测结果判定:与正常组织相比,若病变组织出现DNA等位条带的增多、减少或移位,即判断为MSI阳性。 3. 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缺失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 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MSI状态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不同位点、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中的差异,hMLH1、hMSH2蛋白缺失表达水平在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和宫颈癌组的差异,采用chi-squareχ2 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宫颈癌MSI与hMLH1、hMSH2缺失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MSI的检测情况: 1.1 MSI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情况。在122例病变的宫颈组织中,MSI总的检出率为9.02%(11/122),其中42CIN I组织中MSI总检出率为0%(0/42),24例CINⅡ~Ⅲ组织中MSI总检出率为4.17%(1/24),56例宫颈癌组织中MSI总检出率为17.86%(10/56)。三组之间MSI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的MS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不同微卫星位点的MSI情况。在122例宫颈病变标本中,位点D3S1300和D3S1234上出现MSI的阳性率分别4.00%(5/122)、4.76%(6/122),其中CINⅡ~Ⅲ组中的1例MSI出现在D3S1300位点上,宫颈癌组中出现10例MSI,其中4例出现在D3S1300位点上,6例出现在D3SI 234位点上。两个微卫星位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中,D3S1300和D3S1234上出现MSI的阳性率分别为7.14%(4/56)、10.71%(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MSI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关系。MSI出现在宫颈癌组织Ⅰ期2例(2/22,9.09%),Ⅱ期4例(4/28,14.28%),Ⅲ~Ⅳ期4例(4/6,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与Ⅲ~Iv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 1.4 MSI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MSI出现在宫颈癌组织高分化鳞癌4例(4/22,18.18%),中分化鳞癌2例(2/16,12.50%),低分化鳞癌4例(4/18,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缺失表达。 2.1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缺失表达。hMLHl蛋白缺失表达从CIN I到浸润性宫颈癌呈渐进性升高,CIN 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hMLH1蛋白缺失表达率分别为14.3%(6/42)、25%(6/24)、42.9%(24/56)。卡方检验表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组与(2INⅡ~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官颈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缺失表达。hMSH2蛋白缺失表达从CIN I到浸润性官颈癌呈渐进性升高,CIN 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hMSH2蛋白缺失表达率分别为11.9%(5/42)、16.7%(4/24)、28.6%(16/56)。卡方检验表明,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官颈癌中MSI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Fl2蛋白缺失表达的相关性。 3.1 宫颈癌中MSI与hMLH1缺失表达的相关性。宫颈癌中表现为MSI阳性的10例中9例为hMLH1缺失表达,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rs=0.444,P<0.05,MSI与hMLH1缺失表达存在正相关。 3.2 宫颈痛中MSI与hM-sH2蛋白缺失表达的相关性。宫颈癌中表现为MSI阳性的10例中有4例为hMSH2蛋白缺失表达,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r=O.142,P>0.05,MSI与hMLH1缺失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 1. MSI的检出率随着官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宫颈癌中的检出率远远高于CIN,表明FHIT基因的MSI在CIN中是个晚期事件;检测FHlT基因的MSI可作为病程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是有帮助的,对于宫颈癌的预后是有意义的。 2. 宫颈癌中MSI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表明MSI在宫颈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宫颈癌恶性进展中的早期事件。 3. 宫颈癌中MSI与病理分级无关,表明MSI是宫颁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4. hM-LH1蛋白缺失表达从CIN I到浸润性宫颈癌呈渐进性升高,宫颈癌的缺失表达显著高于CIN,且与MSI具有正相关性,认为该基冈的缺失可能是产生MSI的根本原因。 5. hMSH2蛋白缺失表达从CIN I到浸润性官颈癌呈渐进性升高,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MSH2蛋白缺失表达与MSI无性关性,认为hMSH2表达缺失虽然与MSI的关系不大,但仍是早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宫颈癌 癌前病变 MSI分析 临床诊断
宋春丽 王惠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
石家庄
中文
816-817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