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良恶性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成形术
目的:评价X线监视下内支架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0年45例(男30例,女15例)气道狭窄患者,中位年龄60岁(14~85岁)。其中恶性气道狭窄39例,病因包括: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食管癌(13例)、肺癌(4例)、支气管腺癌(3例)、淋巴瘤(2例)、喉癌(1例);良性气道狭窄6例,病因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胸骨后甲状腺腺瘤(1例)、气管插管后(1例)。38例患者行气道内支架成形术,7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所有操作均在X线透视下完成,其中只有一例在全麻下完成,其他均在局麻下完成。 结果:38例患者共放置53枚支架。操作均获得成功。其中一例术后2小时死于痰液窒息,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即刻缓解,随访无支架移位,3例因肿瘤进展致再狭窄,行再次内支架成形术;1例因肉芽组织生长致再狭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7例患者共行19次球囊扩张成形术,大部分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平均随访23.6个月(0~121个月),31例死亡。 结论:X线透视下行内支架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安全、快速、有效方法。
气道良恶性狭窄 气道狭窄 球囊扩张术 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郭建海 杨仁杰 张宏志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介入治疗科 100036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
石家庄
中文
242-248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