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HVPG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10mg.kg-1.d-1、5mg.kg-1.d-1、2.5mg.kg-1.d-1三种剂量氯沙坦。治疗21天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WHVP、HVPG显著升高(P<0.05),FHVP、MAP和HR无明显变化;eNOS的表达减少,肝匀浆NO水平无明显变化但ET水平升高(P<0.05)。②治疗21天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HVPG均有显著下降(P<0.05),三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剂量组导致了MAP的显著下降(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eNOS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内NO含量增加而:ET水平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肝硬化大鼠的HVPG,中、低剂量具有与高剂量类似的治疗效果,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氯沙坦 肝静脉压力梯度 治疗效果
霍丽娟 田玲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山西030001
国内会议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
北京
中文
358-361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