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复制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肝纤维化组和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组。正常组大鼠常规饲养,单纯肝纤维化组大鼠利用4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油剂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组除用CC14造模不变外,第4周始加用慢性夹尾激怒加高浓度大黄灌胃法造模,共造模6周。6周后,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指标观测;余下各组大鼠造模法(包括病证结合造模法)不变的情况下,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组、相应分为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分别用中药及生理盐水干预,疗程3周。3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并进行指标观测。 结果:肝郁脾虚证模型鼠的一般形态学较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的观点;各模型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mineAminotransferase,ALT)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球蛋白比例(A/G)较正常对照组均有降低(P<0.01),各模型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HA较正常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0.01),各模型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组血清肾上腺素(Adrenalin,Adr)Adr含量升高(P<0.05或0.01),单纯肝纤维化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脾虚阴性对照组经中药干预后,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但肝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示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各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脾虚治疗组中药干预后的炎症和纤维化情况较肝郁脾虚阴性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好转(P<0.05)。 结论:以40%CC14油剂为基础,及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病因干预因素的综合法复制单纯肝纤维化及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病理上符合肝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外在一般表现符合中医证的模型,并经中医药反证,表明该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本研究初步证实肝纤维化程度与肝功能、HA、TGF-β1不同程度相关,血清HA、TGF-β1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肝纤维化 中医证候 肝郁脾虚 动物模型

包剑锋 徐珊

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杭州 310014

国内会议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

北京

中文

273-278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