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文献调查
目的:揭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及其相关病理因素的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及证型研究提供依据或思路。方法:整理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文献102篇。结果:从对证型出现频数和证型病例数分布的分析发现,排名前7(不论名次)的证型均为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累计百分比各为66.51%和59.62%,这些证型覆盖了1991年中医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的全部5型分类。所有证型涉及13种病理因素,其中郁、湿、热、气虚、阴虚、血瘀、阳虚、气滞8种累计百分比为96.6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中具有代表性者相对集中,证型名目繁多说明了本病病理变化的复杂,而把握证型相关病理因素则是达到对证型本质认识的关键。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病理因素 中医临床治疗
张晓东 凌琪华 杜赞 陈建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炎科 上海 20002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廊坊 065001
国内会议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
北京
中文
59-62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