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动脉导入在急性肾小管坏死裸鼠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肾小管坏死裸鼠的作用.为MSCs移植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31只5周龄裸鼠,实验动物分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组(10只)、ATN+MsCs移植组(10只),50%甘油诱发ATN裸鼠动物模型,采用经肾动脉注射途径向肾脏内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MSCs,实验期间观察饮食、活动等变化.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在裸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 结果:HE染色ATN模型组裸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部分坏死肾小管可见坏死脱落细胞填塞,病变于肾皮质或皮髓交界处明显,而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但MSCs移植组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模型组.MSCs胞移植组后第1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有GF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部分肾小球中也增多. 结论:肾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MSCs能在肾脏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肾小管坏死 绿色荧光蛋白 肾动脉导入 修复作用

董兴刚 冯健 俞志满 过源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11

国内会议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393-396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