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目的:为研究心梗后心衰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 方法:以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梗后心衰模型,对心衰形成期(术后10d)和稳定期(8周)的大鼠左心室非梗塞区和假手术组左心室分别取材,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与双通道cDNA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杂交后信号经扫描仪检测,计算机分析筛选心梗后心衰发生发展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对所得结果进行Stc-Go功能集群分析,研究该类表达趋势中具有显著性意义的Gene Ontology分类。 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746条基因中筛选出在心梗后心衰10天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均为上调表达。心梗后心衰8周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76条,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274.条,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条。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初步分类,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各类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神经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核受体、蛋白磷酸化酶、G蛋白、配体或电压介导的各种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受体干扰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钾通道、转运蛋白等。进一步的Stc-Go分析发现,肾上腺能受体激酶-β1、盐酸阿米洛利敏感阳离子通道-2、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γ亚基-1、环核苷酸门控通道-α1、谷氨酸盐受体-2和神经酪氨酸激酶受体-2等六条基因不但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时是显著性的上调差异基因,而且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调趋势。经RT-PCR实验,已有4条基因获得验证。 结论:采用cDNA离子通道表达谱芯片可以初步筛选出与心梗后心衰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其中BARK1、Cnga1与心衰的关系已有文献报告,而Accn2、Grik2、Ntrk2、Cacng1在脑缺血的研究中证实它们与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有关,与心梗后心衰的关系未见报告,本研究首次发现了Accn2、Grik2、Ntrk2、Cacng1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表达上调,该作用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基因芯片 离子通道 基因表达谱
张冬梅 吴爱明 娄利霞 赵明镜 王硕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700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612-616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