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外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和评价近三年华山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及长期药物治疗现状。 方法:通过病史资料研究2005.1.1至2007.8.31出院或死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等,并随访出院后6个月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1、住院期间:阿司匹林的使用率达到98.9%,氯吡格雷的总使用率为76.7%,噻氯匹定的总使用率为20.5%,低分子肝素的总使用率为93.2%,β受体阻滞剂实际/适宜使用率为91.8%,ACEI/ARB的实际/适宜使用率为93.7%,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为92%。2、随访时间满6个月的131例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药物使用率分别为阿司匹林99.2%vs95.4%,氯吡格雷75.6%vs 62.60k,噻氯匹定22.1%vs 8.4%,氯吡格雷/噻氯匹定97.7%vs 71.0%,B受体阻滞剂80.2%vs69.5%,ACEI 77.1%vs 48.1%,ARB 9.9%vs20.6%,ACEI/A.RB 87.0%vs 68.7%,他汀类93.1%vs 61.8%。除阿司匹林外其余药物的使用率与院内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近三年华山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接近指南要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得使用率均在90%以上,较过去明显提高,但长期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空间。
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
彭悦蓉 施海明 奚悦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 200040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463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