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功能特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郁脾虚证与肝功能等客观指标的关系,强化对慢乙肝肝郁脾虚证的认识,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进而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依据,还可为肝郁脾虚证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 方法:将54例慢乙肝病人按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证观察组和湿热内蕴证对照组,进行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等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慢乙肝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蕴证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D肝郁脾虚证组、湿热内蕴证组ALB、GLO、A/G均基本正常,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O.05);肝郁脾虚证组、湿热内蕴证组ALT、AST均明显升高,湿热内蕴证组较肝郁脾虚证组升高更明显,但两组ALT、AsT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郁脾虚组TBA基本正常,湿热内蕴组TBA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肝郁脾虚证组、湿热内蕴证组在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率、HBV—DNA阳性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慢乙肝肝郁脾虚型肝损伤较轻,湿热内蕴型肝损伤较重。②慢乙肝肝郁脾虚证病毒复制无明显差异。
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 湿热内蕴 中医证候 客观指标 血清病毒学
杨铮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
国内会议
云南丽江
中文
199-203
2008-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