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种球4℃处理下蔗糖含量及形态变化与打破休眠相关性
同时对亚洲百合杂种系品种Pollyanna(多安娜)、Prato(普瑞头)和Siberia(西伯利亚)的种球进行4℃低温处理,每周取样,分别测定种球不同部位蔗糖含量,同步观察顶芽发育情况,并随机抽取经过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种球,冷藏于—2℃冷库中。第二阶段将经过冷藏于—2℃的种球同一时间种植于温室中,记录比较生长指标。结果发现。Pollyanna、Prato和Siberia完成低温处理的最佳时期分别在56d、49d和63d,而较短或较长的低温处理时间都将使百合种球生长状况下降。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测定百合种球生长点鳞片蔗糖含量,判断种球完成低温处理的最佳时期。
百合种球 淀粉含量 蔗糖含量 花芽分化 形态变化
陈晓芳 穆鼎 吕英民 明军 刘春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10009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86-94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