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省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应用RT-PcR技术,对2000-2006年间收集于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的临床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痛鸡的法氏囊、脾脏和骨髓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料采用9~11日龄的鸡胚通过绒毛尿囊膜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的方法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离和传代,结果成功分离到23株IBDV;设计针对IBDV VP2基因高变区(用vVP2表示)的引物对这些分离株及5株常用的中等毒力商品疫苗株进行RT-PCR扩增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比较23个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vVP2的序列并绘制遗传系谱树.结果表明BH09、BH11、JS1、JS7、YY1、YY16、YL051、050222、TSC-2(9)、TZ(3)、HN0602共11个分离株属于超强毒株,与已发表的vvIBDV其它中国分离株、日本分离株0KYM、欧洲分离株DV86和UK661的亲源关系均较近;040124、YL052、020180、YLZF2、040131、BH15、YY2、050045、050057、050258、TSC-1(3)、A038共12株属于经典毒株,其中040124、YL052 2株属于中等偏强毒力疫苗株,其余10株则属于弱毒疫苗株.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近6年来在我国5个省区齐鸡业中流行的IBDV主要为vvIBDV毒株,而且所有分离株VP2基因高变区均缺乏明显的时间和地域的遗传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 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高变区 酶切分析 核苷酸序列 序列测定 弱毒疫苗
阳秀英 韦平 黄志永 磨美兰 韦天超 李康然 韦住奉 赖家宏 朱学勤
广西大学,南宁,530005;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 广西大学,南宁,530005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23-31
2008-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