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聚落地景变迁之人水关系初探:一个历史地理学的现象学式空间考察——兼论历史聚落深度研究方法
历史聚落之良好规划奠基于对其本身之深度研究,而这需要人文地理学等空间研究知识之支援。以位于台北城市周边的石碇小镇为例,其从20世纪70年代前作为茶叶集散地及矿业产地的繁华状况,到70年代之后急转直下而成为一人口外移、产业消失的没落城镇,并在进入90年代后面对全球流动资本所带来的空间发展压力,呈现出地域魅力急速消失的危机;而在此聚落空间变迁过程中,人水关系更随着殖民现代性,以及依赖现代性之陆续进入而改变空间观念后产生了疏离甚至割裂的巨大变化,从而对小镇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莫大的隐忧。本文即是企图透过融合了历史社会学相关视野的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对石碇聚落的地景变迁及其人水关系变化进行深度研究的尝试,并拟在此基础上透过诸如建筑现象学式的描述,进一步揭示地域空间深度研究的可能进路。
地景变迁 空间结构 历史聚落 历史地理学
邹靖 黄正武 颜子杰 邓安顺 林敬凯
台湾华梵大学
国内会议
开封
中文
265-272
2008-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