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金属工件在铸造、锻压、焊接和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作用,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致使工件处于不平稳状态,降低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使工件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应力变形和失效,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证。为了消除残余应力,过去通常采用热时效和自然时效。然而这两种方式却都存在诸多弊端:自然时效周期太长,占地面积大,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热时效使用费高,且占地面积大,辅助设备多,耗能高,炉温控制难度高,工件易氧化,增加清理工作量,且易因受热不均致裂,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新的应力,此外,热时效处理劳动条件差,污染环境,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也不高。振动时效显著节能、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与热时效相比,振动时效节约时效成本90%以上,节能95%以上,节约投资90%以上,自然时效周期要半年或两年,热时效需1-2天,而振动时效通常仅需半小时,最长不超过1小时。设备轻便易携,工艺简单,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不受工件大小、重量、地点限制。
振动时效 残余应力 机械变形 工件铸造 工件锻压
胡晓东
北京翔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48-55
2008-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