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和疯草毒素疫苗对绵(山)羊疯草中毒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

比较“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和疯草毒素疫苗对绵(山)羊疯草中毒的防治效果。 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试验组Ⅰ、组Ⅱ、组Ⅲ和对照组。试验组Ⅰ、组Ⅱ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解毒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18只山羊随机分为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未免疫攻毒对照组不接种疯草毒素疫苗,免疫攻毒组接种疯草毒素疫苗;所有受试羊每天以10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每天观察受试羊临床症状,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每间隔7d采血,做血清酶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2种方法的预防效果。对照组绵羊16~21d出现中毒症状,试验组Ⅰ 33~48d出现症状,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75~77d出现症状,分别比对照组推迟17~27d和60d左右;血清α-甘露糖苷酶活性对照组从第7天起与第0天比较下降(P<0.05),试验组Ⅰ、组Ⅱ和组Ⅲ从第14天起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血清AST活性试验组Ⅰ从第14天起,组Ⅱ和组Ⅲ从第7天起,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5); 试验各组血清尿素氮从第7天起升高,与第0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于投毒后16~21d出现中毒症状,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分别于投毒后40~50d和60~80d出现中毒症状,分别比对照组推迟24~29d和44~59d,免疫攻毒Ⅱ组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比免疫攻毒Ⅰ组延缓近30d;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α-甘露糖苷酶活性降低分别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28d和35d,第35天,免疫攻毒Ⅱ组对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保护效果优于免疫攻毒Ⅰ组;免疫攻毒组AST活性升高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28d;免疫攻毒组尿素氮含量升高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14d;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说明疯草毒素疫苗免疫动物后,能有效保护苦马豆素对山羊肝、心和肾等组织器官的损伤。2种方法对绵(山)羊疯草中毒都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以缓释丸预防简便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黄花棘豆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 疯草毒素疫苗 山羊疯草中毒 绵羊疯草中毒 防治效果 生化指标 血清酶学

赵宝玉 董强 史志诚 莫重辉 王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 81000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

广州

中文

1151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