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AFB1和抗总AF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用黄曲霉毒素B1(AFB1)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在吡啶中反应生成黄曲霉毒素B1肟(AFB1O),再用活性酯法将AFB1O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完全抗原。经检测,AFB1的肟化率和AFB1O的利用率分别为84.3%和55.4%。用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O-Agl4)融合,用iELISA联合IDC—ELISA筛选出产生针对A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3次亚克隆和稳定性试验进一步筛选,共获得8株特异性较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制备腹水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8株单抗对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的交叉反应性均小于0.1%。对5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交叉反应性有所差别,其中2-6A8和2-B1单抗对AFB1特异性相对较好,对5种黄曲霉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16.5、10.8、4.2、0.5和100、12.6、31.5、12、0.8,可主要用于AFB1的检测;2-A5和2-B5单抗与5种AFT有较强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00、75、102.1、151.2、25.4和100、89.4、125.1、104、60.6,可用于总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以1—5G4和2-6A8两株单抗建立了IDC-ELISA检测方法,其检测下限分别低于0.1ng/ml和0.5ng/ml。

黄曲霉毒素B1 单克隆抗体 活性酯法 杂交瘤细胞 载体蛋白 偶联合成 羧甲基羟胺

蒋广明 王捍东 吕芳 倪同浩 陈新琴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江苏省黄海农场,江苏盐城 224624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

广州

中文

978-984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