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秦山二期核电站多循环换料设计优化研究

核电站多循环换料设计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优化问题。本课题组曾经开发了一个采用特征统计算法(CSA)的换科优化程序SCYCLE,并在多个堆芯模型上进行了验证,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使得该程序更具有实用价值,结合秦山二期换料设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该优化程序SCYCLE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对实际的秦山二期换料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 秦山二期堆芯内共有组件121盒,1/4旋转对称布置。换料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循环长度、功率峰值、温度系数、控制棒价值等。在设计时一般需要同时考虑连续3到4个循环,因此是一个多循环问题。原有的换料设计一般是采用以往的设计经验结合手工搜索来实现的。 为了使SCYCLE能够符合秦山二期换料设计的实际需要,对该程序主要作了如下改进: 1.将每个组件划分为4个区,考虑了不同区内燃耗深度的区别,以使得计算的功率分布更接近于实际。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组新的优化自变量——组件旋向; 2.考虑了控制棒价值的要求,在优化程序中通过限制控制棒位置处的组件K∞值来实现; 3.同时计算了循环初无氙情况和循环过程中平衡氙的情况,并考虑了堆芯不同位置处的燃料棒温度反馈、氙毒反馈等。 最终的优化计算发现,和手工参考方案相比,SCYCLE程序能够得到更好的设计方案:如果不改变每个循环新组件的投入量,在不提高功率峰值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每个循环的循环长度有较大提高;或者同样达到每个循环的循环长度要求,可以使用更少的新组件投入数量,节约燃料成本。并且每个循环的方案优化计算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可见SCYCLE程序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换料设计优化程序。

核电站 多循环换料设计 优化设计

刘志宏 胡永明 石秀安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北京,100840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和粒子输运学术会议暨2008年反应堆物理会议

合肥

中文

226

2008-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