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奶牛菌群失调症的预防和治疗

菌群失调症是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细菌群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或正常细菌群落大量减少或消失,有益细菌微生物被大量杀死而造成的消化功能消退和紊乱,非致病性微生物毒力增强致病或致病微生物被解除抑制因子大量繁殖而使动物发生的综合病理反应。奶牛菌群失调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奶牛消化系统,特别是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破坏而引起的以奶牛慢性前胃弛缓为主要特征的奶牛疾病,多发生于奶牛产后,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减食或不食,部分兽医工作者称为奶牛顽固性厌食症,用奶牛前胃弛缓的治疗方法治疗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没有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或真胃变位的典型特征。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奶牛生产方式(饲养管理和疾病治疗)造成,多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史。 因此多发生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技术落后的农区散养舍饲奶牛,而牧区放牧奶牛和技术条件较好、管理规范化养殖的奶牛则较少发生。本文提出了以调整瘤胃PH值、增强瘤胃机能、恢复瘤胃微生物区系、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治疗原则,用支持疗法和微生态制剂或健康奶牛瘤胃内容物调理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消化功能消退 微生物毒力 奶牛菌群失调 微生物区系破坏 治疗方法

李兴荣 角根琴 曾国熙

云南省洱源县牛街畜牧兽医站,云南洱源 671201 云南省洱源县畜牧兽医站,云 南洱源 671200 云南省洱源县畜牧兽医站,云南洱源 67120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

广州

中文

1116-1120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