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研究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特点。 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基因序列测定方法,检测46例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3、5、6、7、11和12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序列。 结果:在92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出20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73.9%(68/92)。其中常见基因突变R243Q、EX6—96A>G、R111x、Y356X和V399V与我国北方地区基本类似。较常见基因突变F161S、L255S、P281L和R413P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异较大。E280G和A434D为在国际上第二次检出;L255S、P281L、R261Q和I165T为在国内第二次检出。新疆少数民族也发现了13种PAH基因突变,均系在本民族中首次报道,其突变基因的类型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结论:从对新疆地区PAH突变基因的研究结果来看,该地的遗传基因不仅具有独立、保守的特性,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是研究基因突变多样性、PAH基因异质性以及人类起源、迁徙等的遗传资源宝库。

医学遗传学 苯丙酮尿症 新疆人群 基因突变

余伍忠 雷权 刘兴文 仇东辉 宋昉 刘丽 刘绍明 金煜炜 张艳铃 邹红云 何江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解放军12医院妇产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遗传室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 解放军474医院临床部

国内会议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

上海

中文

71-78

2008-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