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集水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成对降雨的响应特征——以环江国家喀斯特农业生态站区为例
喀斯特地区岩溶发育,具有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结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迅速,特殊的岩溶水文结构和作用过程使喀斯特地区对环境灾变的承受能力显著降低,人为活动加剧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本项研究选择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环江站)的集水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集水区降雨期间地表水和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以了解降雨过程中集水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特别是养分组成的变化特征对暴雨的相应机制,为退化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恢复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7年8月21日、8月23日至24日分别采集了无降雨时和降雨过程中的集水区总出口地表水(简称水渠水)和泉水样品,并用雨水自动采样器采集雨水和雨量记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岩溶发育 水文结构 化学组成 降雨响应 地表水 地下水
丁虎 刘丛强 郎赟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447-448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