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哀牢山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型金矿矿化机制和成矿模式
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大量发育,至少形成了2条重要的金矿带,即滇西哀牢山金矿带和川西锦屏山金矿带。本研究重点开展青藏高原东缘金矿带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造山型金矿理论的完善,而且有可能创建新的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理论,有力地指导该区金矿的勘查。
金矿 矿化机制 成矿模式
孙晓明 熊德信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隐伏矿床勘查研究院,南京,2100073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广东省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52-53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