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化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变化规律,并依据“十五”攻关课题组缺血性中风病“决策树”辨证条目建立中风证类判别函数式,分析其辨证效果,为丰富中风病诊疗体系提供切实数据和广阔思路. 方法:发病30天内针刺规则干预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264名,观察中风病基本证类动态多时点评价及相关因素;建立“十五”攻关课题组缺血性中风病“决策树”下四证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式,并分别采用自身检验法和交叉核实法计算四大证类判别函数式误判概率,检验其判别效果. 结果:6个中风基本证类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动态变化趋势,其中血瘀证发生概率下降速度最快.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各证类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证、痰证、火热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且在3个调查时点内依旧遵循上述主次规律.二证、三证、四证组合形式都占了大多数,三证组合最多,发病3天内没有单证形式的病例.在两单证组成的15个复合证中,以风痰证、风火证、气虚证、气虚痰阻证、火热痰证这5个复合证候为主,血瘀合并阴虚阳亢证的发生率最低.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高年龄组痰证和气虚证得分均值高于低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30天内)的病人,风、痰作为主要证候贯穿整个急性期;证的组合形式复杂,尤其以三证组合为多;随着针刺治疗时间的积累,证的组合形式由复杂趋向简单.

缺血性中风病 针刺疗法 中医证侯 判别效果

裴建 宋毅 刘志丹 李海燕 蔡业峰 郭建文 黄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 广东省中医院, 51012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61-65

2008-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