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代谢组学探讨脾虚证候理论实质的研究思路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因此,中医“脾”功能的失调必然影响到多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物质代谢过程,并最终在代谢产物中体现出来,引起“血”(血液)的代谢物变化。本文从代谢组学角度动态地探讨了脾虚证候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变化,有助于揭示脾虚证的实质,丰富人们对脾虚实质的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为中医基础理论及证候现代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代谢组学 脾虚证候 中医理论
季幸姝 周福生 侯丽颖
广州中医所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州 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4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447-449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