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乙肝病毒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对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物及肝癌的发病关系。 方法:我们研究了1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60例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30例用护肝胶囊治疗,30例不用任何药物治疗,观察三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另外实验室用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模型,观察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保肝作用。 结果:①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组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②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的降低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明显优于非用药组;③长期随访(五年后)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组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④动物实验表明: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能使肝损伤大鼠转氨酶降低,具有显著的抗肝损伤作用。 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乙肝病毒 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 抗肝损伤 中药治疗
刘俊保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5-117
2008-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