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新生代两类钾质-超钾质岩浆的源区性质及成因机制

青藏高原自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先后形成了羌塘-囊谦-滇西(42~30Ma)和冈底斯(27~12Ma)两条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迟效国等,1996)。本文介绍了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性质,分析了生成机制,阐述了起源与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关系。

超钾质岩浆 成因机制 源区性质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圈

迟效国 刘建峰 赵芝 董春艳 黎广荣 赵院东 赵秀羽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110032

国内会议

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贵阳

中文

295-296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