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危女性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探讨及基线调查
目的:探讨城市娱乐场所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模式,了解本区高危娱乐场所小姐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与相关危险行为状况。 方法:项目试点后在全区推广,借助卫生监督所对全区13个街道所有娱乐场所进行排摸,并确定高危场所,随机选择中、小高危场所中的所有服务小姐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收集该群体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性行为、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套使用以及艾滋病和梅毒抗体检测情况等资料。 结果:全区排摸了1234家服务场所,确认了234家(19.0%)高危场所。以小型美容美发和桑拿按摩为主。深入调查了85家中、小型服务场所。对438名小姐完成访谈(访谈率96.9%),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店240名(54.8%)、KTV房101名(23.1%)、桑拿按摩室88名(20.1%),其平均年龄26岁(17~43岁),94.5%为外地人,79.6%的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做小姐前职业以低收入体力劳动的餐饮食品、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待业等为主;听说过艾滋病和性病的小姐分别为67.4%和86.3%,对常见性病的知晓率不到60.0%,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低于78.0%。直接承认提供性服务的小姐有159人(36.6%),平均每人每周与客人发生性行为3(1~30)人,平均每次收费158(20~2000元);有3人回答最近6个月注射过毒品。提供性服务的小姐中过去一个月从不用安全套的占11.7%,最近一次不用安全套的占26.1%。61.4%的对象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少部分对象对预防艾滋痛性病方式有错误的认识。被访谈过的小姐免费体检率为28.1%,明显比试点(0.9%)提高。 结论:依托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干预工作可行,召开场所业主培训会取得业主支持是关键,干预队员入场所体检可提高体检率。小姐存在经性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因此应加大对此类高危女性、流动人口等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力度,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艾滋病 性病 娱乐场所 行为干预模式 基线调查
杨美霞 蔡晓峰 李申生 陈洪波 宋小莺
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30-232
2008-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