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和基因分型状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598例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经质粒PCR筛选后,阳性者用巢式PCR扩增CT ompl基因片段,酶切ompl扩增产物,对CT各临床株ompl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将临床株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在598例性病门诊患者中,经PCR检测,83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感染率为13.9%,感染率在性另q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者的DNA进行RFLP分析,基因分型发现,E型占27.7%。F型占20.5%,D型占13.3%和G型12.0%。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型和F型比其他型别更不易出现临床症状,而C型80%的病例出现下腹痛的表现。 结论:广西性病门诊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和多种基因型分布,ompl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可以作为沙眼衣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工具,同时应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表原体感染的筛查、控制及感染者的随访。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分子流行病学 感染率 基因分型
朱邦勇 柯秋 李永振 张杰 黄耿 覃善列 赵秀梅 甘泉 高省 吴玉清
广西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广西玉林市皮肤病防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广西民族医院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55-157
2008-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