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因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建立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C-FQ-PcR)方法,并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TP、HSV和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3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设计探针做三种参考株的双色荧光定量PCR;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320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暗视野显微镜(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HD培养和酶免疫法(EIA)检查HSV抗原。 结果:用FQ-M-PCR检测TP、HSV和HD3株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27 bp、233 bp和238 bp;其敏感度为10拷贝/μ1。将DC-FQ-PCR用于检测320例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与D-F、TPHA、EIA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58、0.797、0.703)。 结论:DC-F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HD的方法;可用于临床GUD的病因诊断。

双色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生殖器溃疡 病因学 诊断价值 梅毒

朱慧兰 李润祥 林路洋 熊斯颖 胡斌 赖维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皮肤科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138-140

2008-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