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固废混合厌氧发酵及其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作用
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和生活垃圾等主要固体废弃物的生产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选取玉米秆、互花米草、土豆、水葫芦和猪粪为试验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批量发酵的方式进行了混合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与土豆混合发酵条件下玉米秆和互花米草的产气率分别为405和344ml/g TS,比各自单独发酵的产气率309和251ml/gTS分别提高了37.1%和31.4%; 水葫芦和猪粪混合发酵的产气率分别为237ml/g TS,比各自单独发酵的产气率138和174 ml/g Ts分别提高了71.7%和38.5%。因此可以通过混合厌氧发酵将这些固废转化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并据此分析探讨了通过混合厌氧发酵转化农村固废及其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
固体废弃物利用 混合厌氧发酵 水环境 农村固体废弃物
杨世关 郑正 李继红 陈广银 邹星星 孟卓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 210093)
国内会议
全国水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建设交流研讨会
上海
中文
278-283
2008-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