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MRI检查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例ARVC患者.所有患者行MRI检查,使用美国GE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及8通道心脏线圈,行MR多序列、多方位、多功能成像技术检查.采用”白血技术”作四腔心,心脏短轴及左右室长轴位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 MRI).采用”黑血技术”即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Doub1e-IRFSE)和三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riple-IRFSE)序列行短轴及右室长轴扫描.结果:本研究9例患者右室壁均有不同程度变薄,右室腔扩大8例.1例见室间隔略厚,左室腔扩大2例.其中3例在DIRFSE序列右室心肌出现灶状高信号,而在TIRFSE序列中,出现不规则岛状或连续中断影像.部位包括右室心尖部6例、膈面4例、前壁4例、漏斗部4例,其中1例累及乳头肌.右室流出道扩张2例,局部反向搏动、室壁瘤2例.结论:心脏MRI检查能反映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清晰地显示患者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是目前诊断ARVC的一项最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临床上怀疑该病的患者应常规行该项检查.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黑血技术 诊断价值
何晓静 赵建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0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900-1903
2008-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