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飞地型部落原理及机制探索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后重建带来了诸多理论思考和实践挑战,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重建工作.为尽快恢复少数民族灾区的经济并传承其文化结晶,本文借鉴飞地理论,结合实地调查,尝试提出了以旅游产业为优势资源的飞地型部落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将飞地型部落作为飞出地、将援建方作为飞入地的新思想.揭示了飞出地和飞入地之间帕累托改进原理,以及包括利益相关者差序关系、本地弱嵌入、土地发展权转让等飞地型部落灾后重建的运行机制.指出,中央政府以及灾区地方政府作为关键利益相关者、援建企业及其当地政府作为次级利益相关者,通过灾区部落土地发展权转让,以及灾区部落和援建方相互的社会嵌入等,可实现飞地型部落旅游等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飞地型部落 飞地经济 灾后重建 旅游产业 运行机制
徐宏玲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成都 61007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交流会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环评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80-187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