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岩土预应力锚索(杆)的防护特点及状况

在对国内大型锚固工程锚索防腐和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可得如下结论:①我国最早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的是梅山水电站大坝加固工程,至今已有30多年,未发现因锚杆(索)腐蚀而产生失效的迹象;②对国内运行10年以上锚固工程资料统计显示,绝大多数锚索均采用全长粘结结构,即内锚段和张拉段均采用水泥浆防护;③水泥浆体对钢材有良好的防腐作用,锚杆(索)张拉后对岩体及混凝土的预应力作用就形成,之后进行的张拉段灌浆可起到较好防护作用;④内锚段一般锚至稳定岩体以下一定深度,即使张拉过程中内锚段浆体开裂,防腐难以保证,但张拉段浆体粘结可以发挥作用,锚索自然能发挥作用;⑤全长粘结锚杆(索)即使锚具失效,锚固体不会立即产生破坏,对锚头防护要求低,比较适合我国的施工水平;⑥大型锚固工程均采用群锚方式,少量锚杆(索)或钢绞线失效,不会引起整体破坏;也就是说,因锚杆(索)腐蚀引起锚固结构整体破坏的几率很小.

锚固工程 预应力锚固 预应力锚索防护 水电工程

戴会超 彭刚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宜昌 443002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山东威海

中文

11-17

2008-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