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传统木结构是抗震结构的代表

我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柱、梁为承重骨架,用其他材料作为围护物.这种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经过不同时期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长期发展和进步,成为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不变的体系,并形成了高度灵活的木构架建筑体系,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结构体系的主流.木构架体系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的榫卵联接,亦即结构上的软性联接,富有韧性,能够承受强烈的地震波的冲击,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而不至于发生断裂,于是产生了”墙倒而屋不塌”的现象.木构架结构形式从承受载荷和作用力传递原理看如同现代建筑中的整体筏式基础,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物的基础受到剪切破坏,从而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体系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古建筑抵抗地震灾害的事实,综合讨论了传统木结构体系的特点及其在抵抗地震方面的优越性,从而指出从建筑抗震的角度讲传统木结构体系是抗震结构的代表.

传统建筑 木结构 抗震结构 建筑材料

蒙慧玲 陈保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

上海

中文

256-260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