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四川羌族建筑与村寨的保护和复原研究
举世瞩目、令人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也让千千万万灾区同胞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体现的羌族建筑与村寨,特别是大量珍贵的碉楼民居,也在地震中损失惨重.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有关人士呼吁,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同时,要及时抢救和保护灾区的羌族建筑,继续传承羌族文化的精髓.基于文化的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灾后羌族建筑与村寨的保护、修缮与复原应当遵循”尊重历史、兼顾现状、因势利导、标本兼治”.其实质就是不能仅仅只做表面上的”修旧如旧”,更要将用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加以纠正,要从基本原理上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通过正本清源恢复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本文通过对灾区现场的踏勘与反思,提出了保护与复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灾后羌族建筑与村寨重建可操作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地震灾害 羌族建筑 村寨保护 碉楼民居
王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49-255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