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历史建筑再生的三条道路
在上海全球化与城市发展策略下,历史建筑的再生策略牵涉到政治导向、经济利益、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个人的地方经验、情感三个方面,这三个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与影响.有两种已有先例的途径:1.”gentrification”、2.”resident participation”.此外,还有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建议:”物归原主”,从而恢复其历史风貌.这三种策略各有利弊,有如”换血”、”补血”和”输血”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痛的历史建筑需要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本文以福州路17~19号这一外滩现存最早的建筑为案例,进行三种策略可行性的评估,根据其本身的艺术、历史、经济属性,以及产权、功能、破损程度等现况,从操作性和价值评判两个方面评估了三种策略,得到相对有利的选择结果.为今后类似案例的改造策略抉择提供参考办法.
历史建筑 城市发展策略 可行性评估 建筑改造
陈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44-148
2008-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