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的干预
“十聋九哑”是一句俗语,这也说明了幼儿期的严重耳聋对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很大的。引起耳聋的原因主要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其次为高烧、传染性疾病,再次为家族性遗传病,其他的还包括近亲结婚、风疹、流感病毒宫内感染等因素。这些因素可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退化、死亡,从而成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国内外的学术资料表明,聋童中约有70%~90%的可保留50~110 dB HL的残余听力,真正全聋的只占10%~3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耳聋与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通过听力学检查发现听力损失后,早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人等,尽早开始听声,进行言语训练。本文就听力障碍的干预问题进行了讨论。
听力障碍 幼儿期耳聋 语言能力 耳蜗毛细胞受损 听力学检查 助听器 人工耳蜗植人
华清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武汉 430060
国内会议
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37-40
2008-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