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458例治疗药物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的变化. 方法:整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1980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例,按年代分为Ⅰ(1980-1989)、Ⅱ(1990-1999)、Ⅲ(2000-2007)三组,对临床特征、预后、药物治疗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入选2458例,男1275例,女1183例,≥60岁患者占80.5%.其中,冠心病患者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主要应用硝酸酯、利尿剂和洋地黄.各年代利尿剂应用率均较高,特别是在心功能NYHⅣ级、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随着年代变迁,ACEI(55.096、72.996、66.9%)、β-受体阻滞剂(6.6%、25.3%、43.6%)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22.7%、25.8%、33.9%)的使用率明显增加,洋地黄制剂的应用却呈减少趋势,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亦逐渐减少(9.5%、8.9%和5.3%,P<0.01),且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结论:在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仍以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为主,AE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呈降低趋势,提示其与药物治疗变化相关.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病死率 洋地黄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安芳 王林 杨艳华 黄姣红 李广平 马金萍 李立丰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01-207
2008-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