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7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般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74例DLBCL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6、CD10、MUM-1等蛋白表达,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7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58.5岁,男女比例为1.64:1.23.2%(69例中16例)的患者单纯累及淋巴结,15.9%(69例中11例)的患者单纯累及结外器官。可追踪随访的病例57例,死亡13例,死亡率22.8%:其中12例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占92.3%.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65岁(P=0.036)及国际预后指数(IPI)(p=0.009)与预后明显相关;不同肿瘤细胞来源(P=0.086)其生存曲线差异明显,但本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B 2微球蛋白及Bcl-6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DLBCL,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1年内为死亡高发时间.发病年龄及IPI是明显影响预后的因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的肿瘤细胞来源类型,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淋巴瘤 大细胞弥漫型 乳酸脱氢酶 预后因素 发病年龄

王晶 克晓燕 赵灵芝 景红梅 王继军 赵伟 李敏 高子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100083)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7年血液学年会

北京

中文

27-31

2007-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