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1964年Dotter完成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eutani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标志着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开始。1974年Gruntzig发明球囊扩张导管使PTA技术进一步发展。1983年至1989年Dotter、Palmaz、Gianturco等相继研制多种支架,使PTA技术走向成熟。1990年Parodi应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取得成功,标志着血管腔内技术在扩张性血管病的微创治疗巾取得重大突破。1994年Dake将EVAR技术成功应用到胸主动脉瘤和夹层使EVAR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今天,血管腔内技术不仅包括PTA和EVAR技术,而且还包含了激光、超声消融、旋切旋磨、内照射、冷冻、栓塞、取栓与溶栓、腔内超声、血管内镜等一系列围绕动脉与静脉系统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血管腔内技术的小断进步不仅改变了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也改变了血管外科医生的思维模式。血管腔内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本文就血管腔内技术在主要血管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回顾。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 血管外科 腔内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瘤

郭伟 张宏鹏

国内会议

2007中国外科周暨第16届亚洲外科年会

北京

中文

499-500

200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